< alt="" />
图5+6:曼联下半场开局受压下的防守,看似乱但有效果
弗雷德与B费,两次守候在中路,本质目的就是限制纽卡爆点球员内切的横向联系。即便是纽卡能获得二次冲击的机会,曼联能在防守端形成多人的合围,纽卡的爆点球员无法进行后续操作,防线在看似“混乱”中形成有效绞杀。
滕哈赫后续的换人调整同样具备针对性,也是在强化这样的策略:萨比策与小麦登场后,俩人直接就是外围封锁的态势。有了小万替补登场去跟防体能消耗较大的圣马,效果自然出色(小万下半场比赛完成7次抢断,全场最多)。而且,还能让卡塞米罗拖后,进行“查缺补漏”。
图7:中场增兵后,曼联的限制更加出色
阵地防守中卡塞米罗落到禁区,像此前效力皇马那样成为“第三中卫”,在边锋回防态势清晰的情况下,让萨比策与小麦限制对手横向联系;阵线外扩的态势下,小麦与萨比策前提进行盯人,而卡塞米罗拖后。这种部署,还能进一步降低B费等人的消耗。
不要忘记,曼联下半场数次有效的转换冲击,距离第三个进球很近,最好的一次机会,就是小麦上提断球,让B费获得了持球冲击并在禁区内扣球过人射门的机会。可惜的是,体能消耗巨大的B费,打出的射门质量不算低,但是被卡里乌斯扑出。
【结语】
按照过往的“经验”,曼联对阵纽卡这种防守稳健且具备转换爆点的球队,非常吃力。但此番决赛,体能亏欠较大的曼联能有效限制对手实现零封,值得称赞。从开局2连败并排名垫底,到如今拿到第一个冠军,滕哈赫只花了6个月。他对于曼联的重建,效果已经展现出来。
更让曼联球迷兴奋的是什么?是滕哈赫赛后的言论:“只有教练和工作人员可以喝香槟”、“(赛后忘记带走奖杯)可以把联赛杯冠军奖杯留在这里,因为我们还会再夺一个”,呈现出的管理理念与赢家心态,才是这支曼联在如此短时间内发生蜕变的核心竞争力。
联赛杯冠军“并不大”,但这个冠军却让曼联以及曼联球迷看到了他们此前一直期盼的蜕变与希望。
精彩评论